关于患上特发性肺纤维化呼吸衰竭的患者来说,病况开展到了需求依托VV-ECMO(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来保持,就阐明状况现已很严重了。在本市医治的一名患有此种疾病的患者,就运用上了这种设备,并且他还急需转运到北京的医院持续医治。为保证这名患者安全转院,本市120急救中心从车辆以及人员进步行了分配,用时110分钟,成功完结了这项使命,这也是天津市急救中心成功完结的首例VV-ECMO危重患者跨省转运。
时刻回到2月11日10时,天津120急救中心接到一名特发性肺纤维化呼吸衰竭患者的家族电话,需求将一名年近七旬的患者从天津胸科医院,转运到北京方针医院进行更高阶段的医治。在进一步的交流中,得知这名需求转院的患者,现已运用上了VV-ECMO设备,通过这台设备能为患者的体内血液带入氧气,然后保持生命工作,并且患者身体还连接着有创呼吸机,多路静脉还输有药物。转运途中稍有不小心,患者就没有生计的期望。
接到家族的需求后,四分部急救团队通过与院方联合评价,承认患者契合转运指征后,急救人员与胸科医院VV-ECOM团队一名专家,决议一起将患者进行转运。由于患者身上的设备对电压要求比较高,在转运开端前,首要对车辆进行了屡次调试,保证车载的蓄电池电压安稳。四分部医师李明杰、护理刘建蕊和司机孙翔,还依据患者状况备齐了急救车上的医疗急救设备和物资。
11时40分,患者被送上急救车安排好,在救护车有限的空间里,VV-ECMO设备、呼吸机、监护仪、打针泵、输液泵、双路氧气罐、胸腔闭式引流等设备,一一被有序安排好。急救车从天津市胸科医院动身。医护团队依据分工,严重而有序的照顾着患者,有的亲近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改变,有的重视VV-ECMO机器工作状况和各项车载设备的工作状况。患者体内暗红色静脉血通过体外循环离心泵和膜肺氧合后变成鲜红色血液回到体内,这样的一个进程循环往复,医护人员实时监测多项生命参数,一路上屡次进行精细化吸痰,动态调整呼吸机通气形式,调控多组输注泵药物流速。
驾驶员则凭仗多年驾车经历,以最优道路防止大幅度波动,并时刻把握实时路况,尽量缩短转运时刻。当急救车抵达北京方针医院时,整个团队再次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做全面评价,加强完善应对突发状况的紧迫预案,对VV-ECMO的各种设备做合理安置,保证设备固定、工作杰出。
13时30分,患者平稳转入医院的重症监护室。用时110分钟的VV-ECMO跨省市、零并发症转运成功,创始了本市危重患者长途转运新纪录,更标志着本市急危重症救治转送才能质的腾跃。